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坎坷前行。这一年,中国制造业经受了供应链、物流链不畅、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人员海外出行严重受阻的困难局面。在艰难的环境下,中国的制造企业再次展现了十足的韧性,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中国的出口贸易规模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新纪录。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境外投资国,中国制造的出海大业方兴未艾。

展望未来,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出海之路绝非风平浪静。中国制造企业未来的出海之路怎么走?

作为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专业化咨询机构,北京出海领航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于近期发起《2022年度百家中国制造企业出海调查》活动,复盘总结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2022年的海外市场加以预测和展望,与优秀的中国出海企业共同携手,勇毅前行。

共有来自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矿山设备、电力装备、石油设备、轨道交通、激光设备、航空航天等百余家优质的中国制造企业参与了本次调研活动。

基于调研数据,经过系统的分析整理,出海领航团队重磅发布《出海领航2022年度百家中国制造企业出海调查报告》,报告共分为八个篇章,分别是:产业篇、时间篇、2021篇、实力篇、区域篇、2022篇、中美篇、风险篇。

从今天起,出海领航将对《出海领航2022年度百家中国制造企业出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出海领航调查报告》进行系列深度解读。

01 产业篇:千帆竞发

制造强则中国强。中国制造业是中国走出去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走出去的制造业企业领域多元,规模各异,都已汇入到出海大潮之中。中国制造企业出海,呈千帆竞发之势。

实力雄厚: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出口商品中,59%为机电产品。制造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中美战略博弈等外部挑战来临时,发挥了经济压舱石和稳定器的巨大作用。

产业多元:中国制造出海企业行业分布广泛,领域多元。《出海领航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出海的中国制造企业涵盖各细分行业,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矿山设备、农机设备、通讯电子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激光切割,各行各业的中国制造企业出海已成千帆竞发之势。

规模各异:海外市场不仅是大型企业的舞台,更有无数中小企业在海外崭露头角。参与调研的本次企业中,既有中国一汽、中国中车这样的大型央企,也有年营收数亿元的供应链配套企业。

《出海领航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企业中:年营收规模10亿以下的企业占比31%;年营收规模10-50亿的企业占比23%;年营收规模50-100亿的企业占比8%;年营收规模100-500亿的占比21%;年营收规模500亿以上的企业占比17%。

无论是央企、地方国企,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千亿企业还是亿元企业;无论是产业布局多元化的全能选手,还是聚焦单一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企业,出海大潮中,百舸争流。

02  时间篇:久久为功

海外市场的拓展需要时间积累,坚持长期主义,自会久久为功。《出海领航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海外业务开展时间的延长和经验的积累,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例会显着提高,海外员工队伍会更加壮大,开展海外业务的手段会更加丰富多元。

时间分布:《出海领航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海外市场的探索已经有了相当时间的积累,开展海外业务3年以下的受访企业占比仅为7%;3-5年的占比为7%;5-10年的占比为23%;10-20年的占比为32%;20年以上的高达31%。

海外团队:《出海领航调查报告》显示,海外团队规模大于2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为31%,这部分企业中,90%以上的海外业务发展时间已经超过十年;还有24%的受访企业海外业务人员不足10人。

中国企业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批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需要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共同努力不断壮大优秀的出海人才队伍。

海外占比:经过多年积累,中国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出海领航调查报告》显示,有36%的受访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其中18%的企业海外业务占比超过50%。不过也有44%的受访企业海外收入占比低于10%,其中24%的企业低于5%。

通过进一步的交叉分析显示,一般而言,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经营时间的增加,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将稳步提升。

调研结果充分表明,海外市场的开发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秉持长期主义,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刚刚起步的出海企业即使短期内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也不必过度焦虑,只要方向正确,资源保障有力,随着时间的积累,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

经营模式:中国企业出海有多种路径选择。进出口贸易、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境外注册经营实体这三项是制造企业最为普遍的出海模式。

《出海领航调查报告》显示,82%的企业选择进出口贸易作为经营方式,70%的企业选择建立海外营销网络进行销售,44%的企业已经在境外注册经营实体。35%的企业选择了海外投资建厂;27%的企业选择了海外合资合作;18%的企业选择了海外投资并购等高难度的海外经营模式。

海外业务经营模式需要时间的积累去探索和发展,海外业务开展时间越长的企业,在海外经营模式的选择上越发自信,海外经营模式更加丰富多元。

出海领航调查报告》显示,开展海外业务小于5年的公司中,绝大多数仍以进出口贸易和建立海外营销服务网络为主;海外业务开展20年以上的公司中,选择境外注册经营实体、设立境外合资公司、海外投资建厂、开展海外并购等深度本地化经营模式的占比明显升高。

对标国际:今天,大批的优秀中国制造业企业已经走上了全球舞台,并涌现出了中车集团、吉利汽车、迈瑞医疗、徐工、三一重工、柳工等一大批极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不过20年,对比西方的百年跨国领军企业,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广度、深度、成熟度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以工程机械领军企业之一三一重工与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对标,2021年,三一重工2021年的海外业务大幅增长,海外业务比重有望超过20%,而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海外市场,近20年来海外收入占比常年保持在50-60%之间。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一篇。


如欲获取报告全文,欢迎致信出海领航高级顾问邱博先生:qiubo@navistarconsulting.com


作者简介:

黄兆华

北京出海领航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顾问。国际业务实战专家,曾任柳工机械总裁助理、海外业务总经理。着有《柳工出海》和《出海征途》。

邱博

北京出海领航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曾任职于中国交建,研究成果包括《央企国际化专题报告》和《下一个百年-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