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杜大弓,出海领航合伙人,深耕中东市场10年,曾任某大型企业中东公司总经理。熟悉海外市场开发、海外投资项目、海外子公司建设及管理、海外属地化运营、海外风险管理等关键业务领域。
 
著有:《深耕十年遍中东——一位区域总经理眼中的中东世界》系列文章。
 
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17562030466
 

出海中东第六篇:土耳其篇
2024年9月2日,财联社报道了土耳其已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消息。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土耳其就已提交了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这是否意味着土耳其地缘政治的重心正在从欧洲发达国家转移以及土耳其是否希望在增强其全球影响力的同时,绕开传统西方盟友以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一、重要且优越的地缘战略位置
土耳其横跨欧亚两洲,北临黑海,南滨地中海,西邻爱琴海,东接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伊朗三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重要桥梁。土耳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国际政治区域安全方面,在历史长河中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文化交往、民族融合以及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土耳其还控制着重要的海上航道,如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的土耳其海峡,这些航道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通往世界其他海域的唯一通道,而它不仅连接了黑海与地中海,还贯穿了亚洲与欧洲的交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价值。这使得土耳其在海洋运输,特别是能源运输方面天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欧洲就将土耳其运输航线比喻成欧洲的能源大动脉和生命线。
我国首艘航母“瓦良格”号从乌克兰启程运回国内时穿越黑海,航行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2001年11月1日,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航行10小时后,“瓦良格”号穿过了土耳其的辖区,并成功地驶入了爱琴海区域。这其中曾有过一段不小的曲折和波折,至今仍被不断提起。
从土耳其海峡看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图片来源:网络
二、欧亚交融的历史脉络及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翻开土耳其的历史,从其历史脉络中我们能够找到一条清晰的主线就是其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国家的历史戏剧性变迁,特别是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阶段。
早在公元前,安纳托利亚地区(北部滨临黑海和南部滨临地中海)已经出现了多个文明,包括土耳其历史上著名的赫梯帝国等,我们看到的欧洲各国很多徽章和旗帜中的双头鹰标志据考证即最早就溯源于赫梯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于前334年率军进入安纳托利亚,此后这一地区长期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人逐渐成为地区主宰,建立了多个罗马帝国的行省。到了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地区)开始传播。
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的新首都定于拜占庭(后称君士坦丁堡,即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该城市在当时成为东正教文明的中心。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基督教特别是东正教在文化、艺术和学术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位于伊斯坦布尔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就建于这一时期,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它在东罗马帝国时期一直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
公元4世纪末,罗马最后一任皇帝狄奥多西临终前将国家分给其两个儿子,形成东(君士坦丁堡)西(罗马)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首府为君士坦丁堡,即为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到了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兴起,伊斯兰教开始逐渐传入并兴盛起来。1037年,塞尔柱突厥建立大塞尔柱帝国,进一步巩固了伊斯兰在整个中亚地区的地位。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至此标志着土耳其人在安纳托利亚地区的正式立足。
而到了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被灭,奥斯曼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这时前文提到的索菲亚大教堂被奥斯曼改为清真寺,后来很多奥斯曼清真寺在设计和建造时都以其为原型,对后世清真寺建造影响甚远。直到1935年,这座建筑以博物馆身份重新开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到访伊斯坦布尔必经打卡地,是了解拜占庭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这座建筑见证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文化的交融,体现了伊斯坦布尔多元文化的融合。

伊斯坦布尔海峡眺望伊斯坦布尔索菲亚大教堂/大清真寺
图片来源:作者现场拍摄
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和伊斯兰文化,成为东西文明交汇的重要节点。
进入二十世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解体。1919年,被誉为土耳其国父的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最终于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领导下的土耳其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由于土耳其前身为政教合一的奥斯曼帝国,为了摆脱宗教势力对政治的影响,凯末尔进行了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包括废除哈里发制度、施行政教分离、文字改革和法制建设、推行西方法律和教育体系等,使土耳其成为伊斯兰世界中最为世俗化和现代化的国家。至此土耳其正式步入到现代化发展轨道上来。
土耳其虽然98%的人口是穆斯林,但其并未把伊斯兰教立为国教,社会风气开放自由,这与周边的伊斯兰国家如伊朗和沙特形成鲜明对比。
土耳其现为北约成员国,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创始会员国和二十国集团成员。
三、挤不进去的欧盟和左右逢源的区域大国
一些企业在国际业务市场区域划分时,结合产品种类和性质,将土耳其划入欧洲区域,主要的原因就是土耳其作为欧洲关税同盟的成员国,自2004年起正式采用欧洲标准,对进口商品遵循欧洲标准和CE认证。根据土耳其《关于在产品上贴附和使用CE符合性标志的法规》(Regulation No. 2001/3530),凡是属于欧盟新方法指令范围内的产品,必须按照相应的欧洲协调标准进行CE认证检测。在产品在进口到土耳其时,除了需要向海关提供CE检测认证符合性证明外,还必须在商品上加贴CE标志。若商品无CE标志,则出口商需提供符合CE认证的产品检验报告,并送交土耳其标准局(TSE)进行检验,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通关。
其实土耳其早在1963年就和欧共体(欧盟前身)签署了结盟协议,1987年正式递交成为欧共体成员国的申请,但是入盟谈判直到2005年才开始。
自2005年以来,土耳其一直在就加入欧盟进行谈判,但遇到了一系列阻碍,包括制度差异和宗教信仰等问题(前文提到土耳其98%民众为伊斯兰),但土耳其仍没有放弃加入欧盟。前文中提到的我国首艘航母“瓦良格”号从乌克兰启程运回国内途经土耳其时的波折,这一时期就恰好处于土耳其加入欧盟时谈判阶段。同期,还有土耳其民间表示伊斯坦布尔索菲亚大教堂应正式定位为大教堂而不再称清真寺。
而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进程已近二十年时间,至今未果,这让土耳其全国上下感到十分沮丧。此外,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土耳其一直和俄罗斯保持密切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耳其和其他北约成员国之间的裂痕。
我们每当提起土耳其总是谈到其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上表现出的处世多变的特点,这与其地理位置、东西文明交汇、历史进程融合有很大关系,这些均造就了今天的“土耳其性格”。历史上,土耳其在冷战期间先是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后又在苏联解体后迅速与俄罗斯修复关系。近年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土耳其又与中国加强了合作。
土耳其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展现了其“左右逢源”和“处世多变”的特点。这种特点客观上也帮助了土耳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和繁荣。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曾经说:“我们不必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在欧盟和上海合作组织之间做出选择。相反,我们必须在双赢的基础上发展与这两个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关系。”

伊斯坦布尔街景 图片来源:作者现场拍摄
近期,土耳其已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加入金砖国家可以改善其与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并强化欧盟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渠道和枢纽作用。土耳其也希望在多极世界中与各方建立合作关系。
四、开放多元和贸易机遇
土耳其社会普遍较为开放,女性可以自由着装,饮酒也不是禁忌,在文化上显得多元化。土耳其这种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使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每年也有大量游客前往土耳其。
土耳其是全球新兴经济体之一,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27亿美元。
在国际经贸领域,土耳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合作协议,包括欧盟、中东和非洲国家。
土耳其是商品贸易的进出口大国,在多个产业领域孕育着丰富的贸易机遇,特别是在汽车、机械和纺织品等领域。
土耳其的主要进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机电产品每年占我国出口土耳其商品贸易额的一半以上。纺织品包括各种服装、纺织面料、纤维等。化工产品包括化肥、塑料、染料和涂料等。化工产品在2019年也是土耳其的主要进口商品。一般金属及制品
包括钢铁、铝和其他金属材料。塑料和橡胶包括各种塑料原料和橡胶制品。光学和医疗设备包括医疗器械、光学仪器和眼镜等。运输设备包括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尽管土耳其拥有强大的汽车制造能力,但仍需要进口一些特定的零部件和高端汽车。此外还有家具和轻工产品、陶瓷和玻璃等。
土耳其本身也是制造业出口大国,比如土耳其是世界第16大汽车出口国,其汽车出口额年平均达到220亿美元,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盟主要国家。机械工业也是土耳其的重要产业,年平均出口额150亿美元。同时土耳其为世界第三大纺织品出口国,服装和纺织品是土耳其的传统强项(注:土耳其拥有发达的纺织产业,但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
土耳其为世界上最大的铁条原料出口国之一,年均出口100亿美元。土耳其电气机械和设备,包括电缆、电线、电器年均近90亿美元。此外还有宝石贵金属、塑料、食品加工、矿物石油等。
五、本土化深耕机遇、政策和资源
以终为始,我国企业出海实际上已逐渐迈入新发展阶段,即从传统商品贸易出口买卖逐步过渡到海外本土化发展阶段,即实现海外本土生产、海外采购、海外销售的跨国公司阶段。
而在土耳其当地建厂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机遇,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和纺织品等领域。土耳其政府对在土投资建厂的企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减免关税和税收优惠。比亚迪在土耳其投资建厂成为了汽车产业在土耳其发展的成功案例,也获得了政府关税豁免政策。2024年7月,为了支持比亚迪在土耳其的投资,土耳其政府甚至取消了对中国进口汽车额外征收的40%关税。2024年7月8日,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见证下,比亚迪首席执行官王传福与土耳其工业和技术部长卡西尔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签字仪式。
从关税优惠政策来看,根据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税同盟协议,在土耳其生产的商品出口到欧盟无需缴纳额外关税,这为企业进入庞大的欧盟市场提供了便利。
地理优势方面的优势前文已多次分析,土耳其地处欧亚交界处,不仅便于企业产品同时进入欧洲和亚洲市场,还为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同时物流方面土耳其拥有多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如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这些城市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有利于产品的快速运输和分销。
土耳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包括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拥有多所知名高等学府,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土耳其本土产业链相对完善,拥有成熟的制造业基础,比如汽车产业中土耳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包括大众、菲亚特、雷诺等国际品牌的生产设施。同时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土耳其市场,相关的供应链企业也相继进入,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为整车厂提供配件和支持,如比亚迪在土耳其的建厂带动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公司的进入。
土耳其政府对与外国企业进行技术和生产合作持欢迎和开放态度。土耳其政府鼓励外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建立合资工厂,共同开发和生产。土耳其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为企业提供研发资金和政策支持。
比亚迪在土耳其的工厂是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旨在扩大其在欧亚市场的竞争力。该工厂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通过先进的研发和生产设施推动了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
比亚迪在土耳其的投资总额达到10亿美元,计划产能为15万辆。预计新工厂将在2026年底投产。除了生产设施,比亚迪还将建立一个研发中心,用于开发新技术和提升产品质量。该项目将为土耳其提供约5000个就业机会。
从市场扩展方面看,不仅满足土耳其本国需求,更能够利用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税同盟协议,更便利地进入欧盟市场,避免高额关税。此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达37.6%的临时关税,其中比亚迪关税税率为17.4%。比亚迪在土耳其设厂,将有助于比亚迪规避欧盟对其加征的临时反补贴关税。
除了欧盟市场外,比亚迪还可以借助土耳其的地理优势进入中东和高加索市场。

比亚迪土耳其建厂投资签字仪式 图片来源:网络
六、土耳其市场风险、对策及文化禁忌
国际宏观局势影响:随着全球流动性收紧,尤其是美联储加息效应预期,货币政策的收紧,增加了土耳其的外部压力。俄乌战争、中东巴以冲突、以伊冲突、红海危机等也对土耳其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外债和外汇储备:土耳其高外债占比和低国际储备水平等经济金融结构呈现出的脆弱性较为明显。
货币汇率:土耳其里拉汇率不稳定,出口企业尤其是本地化运营的企业将面对同埃及一样的货币汇率特别是本币贬值的不利影响。在土耳其本土开展运营的企业,要密切关注汇率走势,提早预判汇率走势。
国内通胀状况:土耳其通胀率居高不下,一度达到80%,这种高通胀实际上严重削弱了民众的购买力。
海关清关政策:受欧盟标准实施和内在因素影响,土耳其海关政策相对复杂,出口土耳其商品物流清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土耳其的海关政策。确保及时完成所有清关手续,避免货物长时间滞留港口或被拍卖的风险。
土耳其商业文化和注意事项:
要求严苛:由于土耳其普遍实行欧标,土耳其客户十分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实际上中国企业可以将土耳其视为进取欧洲市场的前线和试验田。
客户关系维系和文化尊重:同中东其他国家一样,土耳其社会也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在土耳其商业文化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被视为成功的关键。
与土耳其伙伴建立信任和友谊,可以促进商业合作和交易。土耳其人普遍喜爱绿色、白色和绯红色,忌讳紫色和黄色。在赠送礼品或设计产品包装时,考虑这些颜色喜好,避免使用不恰当的颜色。
日常商务谈判沟通:在与土耳其客户进行价格谈判时,需要预留足够的讨价还价空间,因为他们擅长商务谈判,并且期望通过讨价还价获得最佳交易条件。
同时土耳其客户工作效率可能较低,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时间表进行。在合作中,需要有耐心,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这同样适用于其他中东国家。
有时候我们总是开玩笑说在中东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变成慢节奏、低效率。实际上中国企业家在中东市场打拼需要运用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即对外界尊重其环境文化,但内在时刻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此为《十年耕耘遍中东:一位区域总经理眼中的中东世界》系列文章的第六篇。
出海中东事宜,欢迎咨询出海中东专家杜大弓先生。
作者简介:杜大弓,出海领航合伙人,深耕中东市场10年,曾任某大型企业中东公司总经理。熟悉海外市场开发、海外投资项目、海外子公司建设及管理、海外属地化运营、海外风险管理等关键业务领域。
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1756203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