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谁主沉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国对世界格局国际形势的重要研判。现在既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面对国内外风险和挑战最多的时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安全碎片化构成了大变局的世界政治经济图谱。世界正处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关键期,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关键期。

世界的命运、中国的命运、企业的命运、个人的命运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虽经历波折,但大势浩荡,不可阻挡。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企业千帆竞发,勇立潮头。

透过外界环境的风云变幻力求看穿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中美贸易摩擦最后必将回归基本的经济规律层面上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一)坚定信心,相信自己

从中国经济的动力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双轮驱动”的基本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由内需驱动力为主向内外需“双轮驱动”过渡,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力量。

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大量熟练的制造业工人和技术人员,有效的汇改和入世等措施,造就了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竞争力,抓住了这一轮“超级全球化”带来的黄金机遇,使得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了全世界,经济的外向程度快速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城镇化率接近60%,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内在需求旺盛。

从过去20年的历史来看,内需和外需这两种力量轮番交替共同驱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既不是过度依赖外需的小国出口导向型模式,也不是完全以内需为主的大国封闭经济体模式,是典型的大国开放型经济体。

庞大的市场使得中国经济可以充分体现出规模经济的优势。中国制造可以大规模地把工业品的成本迅速地“摊薄”,可以实现工业所需的各种复杂配套生产,可以把各种工业品造得极具成本竞争力,又大大增加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尤其,这种复杂的工业体系非常有利于新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有利于新技术的诞生。

《纽约时报》2019年1月的一篇报道称:“苹果公司发现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更不要说美国,可以与中国的规模、技能、基础设施和成本的组合相匹敌。”

一位天使投资人讲过一个生动的故事:美国硅谷的一家创新公司想出了点子,要造一个新产品的样品,但因为美国的工业生产条件已经不具备,需要从德国、韩国、中国进口许多零部件,所以他们计划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这个样品。一位长期在中国投资的人建议到深圳看看,于是,几个人来到了深圳。在深圳待了两个星期之后,就找齐了所需的所有配件,造出了样品。

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的深厚基础和竞争优势,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这一点,我们应该抱有充分的信心。

全球化发展并非线性的,而是波浪形地前进与上升。全球化已经深入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技术及生态等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相互依存,以一国一人之力并不能使之一趋势发生逆转,这一点,我们也应该抱有充分的信心。

本文节选自知名国际业务实战专家、出海领航创始人 黄兆华先生所着【出海三部曲】第二部:《出海•征途-解码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道》